为什么你不能欢喜快乐? | 研经日课第58天默想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15:1-32
思考问题:点击此行链接
默想经文:“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。”(路15:32)
假设你家产有100万,有一个人信主,你就会损失50万;再有一个人信主,你又会损失25万;再有一个人信主,你又会损失12.5万。你会希望有几个人信主?假设有一个人信主,你的家产就会减半,你还希望有人信主吗?
我相信,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,都是巨大的挑战。问题是,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因为一个灵魂的得救,而欢欢喜喜献上一半家产的代价?
这是《路加福音》第15章要讨论的主题。在《路加福音》第15章,路加记载了耶稣所讲的三个比喻,这三个比喻,都与欢喜快乐有关。
第一个比喻,是失羊的比喻。在这个比喻结尾,也就是《路加福音》15章7节,耶稣说:“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,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!”(路15:7)
第二个比喻,是失钱的比喻。在这个比喻结尾,也就是《路加福音》15章10节,耶稣说:“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,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!”(路15:10)
第三个比喻,是失子的比喻。在这个比喻结尾,也就是《路加福音》15章32节,耶稣说:“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。”(路15:32)
“我们理当欢喜快乐”是一个欢喜快乐的人,向另一个没有欢喜快乐之人的劝勉。“我们理当欢喜快乐”,本身就暗示了有人没有欢喜快乐。
借着这节经文,我们要思考,面对一个人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,为什么他没有欢喜快乐?他如何才能够真正欢喜快乐?
一、为什么他不能欢喜快乐?
《路加福音》第15章的第三个比喻,是浪子回头的比喻。面对浪子回头,全家都欢喜快乐,可是,惟有一个人没有欢喜快乐,就是他的亲哥哥大儿子。
首先,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一个欢喜快乐的画面。
当浪子回头时,他的父亲欢喜快乐,他吩咐仆人说:“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,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,把鞋穿在他脚上,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,我们可以吃喝快乐。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的。他们就快乐起来。”(路15:22-24)
亲爱的弟兄姐妹,你可以想象当时欢喜快乐的场景吗?这段经文告诉我们,当浪子回头,老父亲心里想的都是可以怎样吃喝快乐庆祝。老父亲的欢喜快乐,感染了全家的仆人,以至于他们也变得欢喜快乐。前文是“我们可以吃喝快乐”,后文是“他们就快乐起来”。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到欢喜快乐的画面。
其次,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在欢喜快乐的画面里,一个没有欢喜快乐的人。
在这幅欢喜快乐的画面里,有一个缺憾,因为有个人并不欢喜快乐。相反,他心里充满了苦毒和愤怒。看见这幅欢喜快乐的画面,“大儿子却生气,不肯进去。”(路15:28)
大儿子为什么生气?他对父亲说:“我服侍你这多年,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,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。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,他一来了,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。”(路15:29-30)
根据这2节经文,我们要反思,大儿子为什么不能欢喜快乐?
第一,大儿子不认识父亲。大儿子说“我服侍你这多年”,这句话根据原文可以翻译成“我像奴役一样为你工作”。美国三一神学院院长鲍维均在他的《路加福音注释》里说:“大儿子的问题不只是他因多年服侍父亲而抱怨,更重要的是他误解了他与父亲的父子关系,只知道以奴隶的心态去服侍他的父亲。”
换言之,大儿子不能够欢喜快乐,是因为他不认识他的父亲,他只是根据自己的行为来理解他的父亲,而没有根据父亲的恩典来理解父亲。因此,他心里充满的只有对和错,好和坏。父亲满有恩典,但是,他却不认识满有恩典的父亲,他也没有经历父亲的恩典。因此,面对浪子回头,他也无法以父亲的心为心,为回头的浪子感到欢喜快乐。
第二,大儿子心里充满了自义。大儿子说,我“从来没有违背你的命”,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“吞尽了你的产业”。因为大儿子不认识父亲的恩典,他只能根据行为来评价自己,也只能根据行为来评价他浪子回头的弟弟。他的心里,只有从行为而来的自义,却没有从恩典而来的怜悯。他在意的不是父亲的恩典,他在意的只是自己的行为,和弟弟行为之间的对比。
第三,大儿子心里充满了自我。大儿子说:“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”。但是,“他一来了,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。”大儿子的心里充满了自我,他心里真正在意的,只是有自己和自己朋友的快乐,却丝毫不在意父亲的快乐,也丝毫不在意弟弟的快乐。
换言之,大儿子真正在意的,只是自己和自己朋友的快乐。他丝毫不在意父亲的快乐,他也丝毫不在意亲弟弟的快乐。在这种自我中,他也担心自己的产业受损失,前不久,小儿子刚分走一半的家产,接下来,万一他又要分走一半的家产怎么办?
多年前,我们教会有位新来的弟兄。我发现牧师在他身上投注了很多心血,我就开始感到不满。我觉得自己在教会尽心尽力服侍,理应得到牧师更多的爱。可是,那位新来的弟兄,夺走了本该属于我的爱。我不认识我牧师那怜悯的心肠,我在意的只是我的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。我不认识恩典,我活在极大的自我中,因此,我越来越不喜欢那位新来的弟兄,也越来越不喜欢我的牧师。
我本来应该为新来的弟兄在教会被牧养,得到牧师的关爱感到欢喜快乐。可是,因为我不认识恩典,我就越来越看不惯这件事。我的自义、我的自我,时刻都在喂养这种不满,让我像文中的“大儿子”一样只有苦毒和愤怒,却没有欢喜快乐。
亲爱的弟兄姐妹,如果有人在教会被爱,你就会失去爱;如果有人灵魂得救,你的家产就要减半。你还会希望有人被爱,有人灵魂得救吗?
如果你不认识恩典,如果你心里充满的只有你自己和你自己的产业,你不会因为“自己受损失,别人蒙祝福”感到欢喜快乐,相反,你会感到痛苦,你会感到不满,你会感到愤怒。
二、他如何才能够欢喜快乐?
大儿子不能够欢喜快乐有三个原因,同样,相对应的,他要欢喜快乐,也需要解决这三个问题。
第一,大儿子需要真正认识父亲。
面对这位大儿子的愤怒,面对这位大儿子带来的打击,老父亲对他说:“儿啊,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;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。”(路15:31-32)
我们要特别注意父亲的话,与大儿子的话的对比。
大儿子称他父亲为奴隶主,父亲却跟他说“儿啊,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”。父亲希望纠正大儿子错误的观念,他是他的儿子,不是他的仆人。他是满有恩典的父亲,他会把一切所有的,都给他。
大儿子称他弟弟为“你这个儿子”,父亲却跟他说“你这个兄弟”。大儿子的心里只有自己,他和父亲没有关系,和他的亲弟弟也没有关系。但是,父亲却纠正他说,我是你的父亲,他是你的兄弟。我们应该是彼此相爱的关系,而不应该是彼此竞争、彼此敌对、彼此排斥的关系。
亲爱的弟兄姐妹,如果你和神没有关系,如果你和你身边的弟兄姐妹没有关系,你是没办法欢喜快乐的。你要知道,神是爱你的父亲,在教会中那些软弱的、沮丧的、生病的、无助的、灰心的肢体,都是你的兄弟。只有你把神当成你的父亲,把弟兄姐妹当成你的家人,你才有可能真正爱他们,怜悯他们。
第二,大儿子需要除掉心里的自义。
大儿子必须从恩典的眼光,而不是从行为的眼光看待浪子。如果大儿子眼睛里看见的,都是小儿子的罪,小儿子的败家,他是没有办法真正欢喜快乐的。只要大儿子根据行为来判断自己和别人,他就永远不得自由,不得释放,不能够真正经历恩典的平安和喜乐。
第三,大儿子需要除掉心里的自我。
如果大儿子心里充满的只是自己和自己朋友的快乐,而不是父亲的快乐,弟弟的快乐,他也没办法欢喜快乐。
除非大儿子转离自义,转离自我,以父的心为心,以神的心为心,以基督的心为心,否则,他没办法真正为那些“让自己受损失,让别人灵魂得益处”的事情欢喜快乐。
问题是,我们从哪里认识那位真正的父亲?我们怎样才能够除掉心里的自义和自我?答案唯独从爱我们、为我们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那里。
在浪子回头的故事中,大儿子不愿意放弃他和他朋友的快乐,大儿子不愿意放弃他的自义、自我和自己的产业,于是,他就变得怒火中烧。可是,在十字架上,我们看见一位真正的大儿子,他不在乎自己是否快乐,他没有自义和自我,他放弃天上的产业,他没有怒火中烧,他为我们的罪,被钉死在十字架上。
这位真正的大儿子,不仅舍弃了他在天上的产业,更为我们舍弃了他的生命。他做一切,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浪子可以回家,让我们可以在神的国里吃喝快乐。
只有我们在耶稣基督这位真正大儿子那里,感到被接纳,感到被满足,感到欢喜快乐,我们才能够脱离浪子回头中这位大儿子的自义和自我,不只是为浪子的回头欢喜快乐,更愿意为他们的回头欢欢喜喜舍弃自己和自己的产业。
求主怜悯我们,使我们至始至终都活在主耶稣的恩典中,也不断活出这样的恩典,就是像他一样,为了别人属灵的益处,欢欢喜喜付出我们所有的。
长按下方二维码
赞赏支持林健弟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