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拾级灵程三阶》书摘17则
1、在今天这个“忙碌”的时代,我们寻求内心的安静和灵修更显得必要。如果我们不能在上帝面前安静下来,在灵修中让自己站立得稳,得到前行的力量,我们就无可避免会被这个忙碌的世界和事务裹挟,陷入身不由己的焦躁之中。
2、在信仰基督之前,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,靠自己的成就来支持。信仰基督之后,如果真心悔改的话,我们会慢慢展开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。
3、正如手机电池需要及时充电,否则就会自动关机一样,我们也需要与主相交,从他那里获得生命的力量。对于今天的信徒来说,我们特别需要天天及时与主相交,才能让我们应付那些忙碌的生活和事物。
4、不管灵修的方法有多少种,核心和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与上帝相交并更多认识他,使我们的心灵透过与他的相交得着满足。
5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操练灵修,熟悉的环境有助于我们尽快安静下来,把那些占据着我们心里、火烧火燎的事情放下,预备好心灵才能思考默想上帝的话语。
6、生命成熟的特征之一,就是人能够自己灵修,并把自己的灵修心得与他人分享,彼此激励。
7、劳威廉:“除非我们生活中一切日常行为都向上帝而活,除非上帝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和尺度,否则就不能说我们‘向上帝而活’;正如除非我们在祷告中完全指望上帝,否则就不能说我们‘向上帝祷告’。”
8、劳威廉:“我们的问题不在于:我们虽愿意成为良善、变得完全,却由于生来软弱而达不到;真正问题在于:我们不够敬虔,不愿意竭尽全力行善,不愿意凡事都讨上帝喜悦。”
9、敬畏,是即便人还不够甘心乐意,但出于敬畏仍会有顺服的态度;爱,是人甘心乐意地按他的美意,在任何事上荣耀他。对上帝的敬畏和爱是信徒过敬虔生活的基本动力。
10、加尔文:“敬虔意味着摆上整个生命,全然献给上帝。因此,所谓敬虔者,就是不再随从自己的意思或今世的风俗,而是单单顺从上帝的旨意,凡事都尊崇上帝,凡事都服侍上帝,凡事都奉上帝的名,凡事都荣耀上帝,平时生活尽都成为敬虔。”
11、从灵修角度看工作,工作的首要目标是被服侍的对象,而不是能显明自己存在的业绩。
12、我们在感到疲乏、压力大的时候,只要还没到走投无路的地步,就不会主动地、自然地来到耶稣面前,而是下意识地转向那些看似更轻松的事情上。但这样会形成一种恶行循环:越疲乏、压力越大,就越想沉浸于手机、游戏或影视之中,越不想以读经、祷告等方式来到耶稣基督的面前。
13、当我们忙碌一天以后,选择以什么方式来放松自己,最能显露出我们的主权在谁手上这个问题。如果我们认为,我工作了一天,应该配得享受,我终于可以自己支配时间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做些喜欢的事来慰劳一下自己,那么,你生命的主权其实仍握在你的手里。
14、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不是敌人的胜利,而是他战胜仇敌的象征;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不是结束,而是他带领以色列民进入荣耀的开始。
15、我读上世纪20年代信主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作品,发现他们关心的基本问题是怎么用基督信仰拯救这个国家。在他们看来,信基督是因为这个信仰可以拯救中国、改变中国社会。姑且把这种观念称为“基督教救国论”,从好的方面解读,基督是达到我们这些目标的带领者或帮助者;说得极端一点,基督不过是达到我们某个宏大目标的仆人或工具。
16、在没有经历深切悔改前,人的所有视野与目标就是实现自我,通过获得世人承认的方式得以留名,以为这样就是达到永恒的意义与价值。只有深切悔改才能让我们的意志不再受肉体势力支配,并与过去的老我分离。
17、真正明白基督之爱的人,表明他们在基督的爱里已经得到满足。内心有一种满足,就被上帝的丰盛充满,从而有力量走出自我中心,离弃面对自我的焦虑,看到并因此面对自我的本相,既认识自己的不配,也不再沉浸于自我安慰中。
来源:本文选自孙毅长老《拾级灵程三阶》,由林健弟兄阅读并摘录。